重慶三峽庫區(qū)腹地,長江辟開一條黃金水道,沿著一片郁郁蔥蔥的河床奔流而去,在不遠處與烏江匯合后直奔大海;南北兩側,渝懷鐵路和渝涪高速公路猶如蛟龍盤踞,通往四面八方。這里一年四季的“高溫”堪比重慶“火爐”,車間里、裝置旁、碼頭上,終日熱火朝天卻又秩序井然。這里就是中化重慶涪陵化工有限公司(簡稱中化涪陵)。
作為中化系統(tǒng)內產能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(yè),中化涪陵自加入中化后,便開始步入發(fā)展的快車道:2004年公司工業(yè)總產值和銷售收入雙雙突破10億元,2008年又雙雙突破30億元;2010年產能創(chuàng)新高,達151萬噸;從2006年起,公司探索產業(yè)轉型,開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,至2010年底,所申請專利總數已達20項。
企業(yè)還是那個企業(yè),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?“關鍵在人?!敝谢矢笨偨浝硗醮ㄓ盟膫€字概括,“一個好的領導班子,帶出了一支務實拼搏的團隊,在中化這個大家庭里快速成長。”
產能突破的奇跡
總產量從不足100萬噸躍升至150萬噸,期間只新建了一套年產30萬噸的磷酸一銨裝置,這在業(yè)內可謂是產能突破的一大奇跡,而制度與技術則是啟動這一奇跡的強力兩驅。
作為化肥生產企業(yè),企業(yè)運轉的基礎莫過于“生產”二字,“拿不出產量,企業(yè)將是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。這是我們公司一貫堅持的原則?!敝谢⒘昕偨浝砣~少華介紹說。
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,制度是保障。在中化涪陵有一個綱領性的文件,那就是“噸產品工資含量包干,以成本、質量、安全、設備、現場管理和勞動紀律五否決”為中心的經濟責任制。年初,公司職工代表會提出的目標任務,將寫進經濟責任制,據此考核。各生產廠和二級核算單位將經濟責任進行層層分解,生產任務目標落實到每個工段、每個班組、每個人身上。
經濟責任制充分調動了員工的干勁和積極性,公司上下形成了“天天追產量,班班追產量”的競爭態(tài)勢,推動產量不斷刷新歷史記錄,各裝置的產能因此得到充分發(fā)揮。
2010年上半年,國內化肥市場出現旺季不旺的嚴峻形勢,中化涪陵領導班子冷靜分析市場形勢,作出了滿負荷生產的決定,公司生產沒有受到市場的影響。下半年,市場形勢逐漸好轉,中化涪陵抓住機遇,兩次作出增加生產任務的決定,確定了“奮戰(zhàn)4個月,全面完成各項生產任務”的目標。一點一滴地抓,一噸一噸去爭取,“全公司一盤棋,不遺余力抓生產,千方百計爭產量”——這是向產量高點發(fā)起進攻的號角!
同時,中化涪陵依靠科技的力量,不斷提高裝置的產能。在中化涪陵,公司領導班子成員中精于工程技術的占絕大多數,而下至各生產廠、各班組,技術能手更是層出不窮?!澳呐率且粋€萃取槽、一個管道的改動都會產生比較好的效益。在八十年代末建成投產的年產3萬噸的磷酸一銨裝置,就是通過不斷的‘小改小革’,產能提升了十倍,達到了年產30萬噸?!蓖醮ㄕf。
2010年10月,硫磺制酸裝置一號系統(tǒng)例行大修,項目多、任務重、難度大,公司調動了各路工程技術人員和維修人員中的精兵強將,實行分片包干、分工合作,每個分廠都承擔了一塊檢修任務,歇人不歇場地。最終,大家比預期至少提前15天圓滿完成任務,恢復了生產。
在制度和技術齊頭并進的驅動下,公司各產品線的產能均創(chuàng)出歷史新高;年產30萬噸的復合肥裝置達到了年產45萬噸;年產24萬噸的磷酸二銨裝置達到了年產32萬噸,2010年8月當月,更是取得突破3萬噸的特別高產,集團公司總裁劉德樹為此特向公司表示了祝賀。2010年,中化涪陵實現磷銨、復合肥、磷酸一銨均超額完成全年生產任務。
循環(huán)出一個新天地
生產硫酸的廢熱蒸汽變成了電;生產磷酸一銨和磷酸二銨的廢渣變成了水泥緩凝劑和石膏粉……這些是中化涪陵大力發(fā)展循環(huán)經濟,強化節(jié)能減排工作的縮影。
這不僅對當地的環(huán)境保護作出積極的貢獻,更使中化涪陵自身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模式走向成熟。中化涪陵按照“資源——產品——再生資源——產品”為特征的循環(huán)經濟發(fā)展模式,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(huán)境代價,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小的廢物排放,實現經濟、環(huán)境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(tǒng)一。
以熱能為例,在工業(yè)硫酸的生產過程中,要產生大量的廢熱。中化涪陵引進低位熱回收系統(tǒng)(HRS系統(tǒng)),對高低位熱能采取了分段回收,并將產生的蒸汽進行分級利用,在滿足磷復肥生產裝置的供熱后,還用于發(fā)電。目前中化涪陵下屬分廠生產裝置的供熱全部由煤改為廢熱替代,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大幅下降,磺制酸熱回收率從70%提高到了93%,每年產生蒸汽約50萬噸、節(jié)約標煤4萬多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2萬噸(當量)。同時2010年發(fā)電9299萬度,創(chuàng)造利潤2800萬元?! ?/p>
再如磷石膏,公司的“磷石膏綜合利用Ⅰ期工程”每年可綜合利用磷石膏40萬噸,使磷石膏廢渣變成了有用的水泥緩凝劑和石膏粉,變廢為寶。
中化涪陵開展循環(huán)經濟的工作受到各方關注,2008年,人民日報、新華社等媒體紛紛推出專題報道,推廣公司的節(jié)能減排經驗。
自主創(chuàng)新 提升價值
如何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資源利用效率?這是中化涪陵人苦苦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,最終公司在濕法磷酸凈化和精細磷酸鹽中取得突破,走出了一條自主創(chuàng)新之路。
2006年,中化涪陵與四川大學聯合研發(fā)了具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溶劑法精制濕法磷酸凈化技術,其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,均處于先進水平,獲得了業(yè)內廣泛肯定,很多尋求技術轉讓的知名化工企業(yè)慕名而來。
自主創(chuàng)新的路上,中化涪陵的技術精英團結協作、彼此扶持。在中化涪陵領導班子的推動下,公司將“培養(yǎng)人、鍛煉人、帶隊伍”作為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一條主線,打造了一支團結高效而又朝氣蓬勃的管理團隊,以及奮發(fā)勤勉的業(yè)務一線隊伍。在生產和營銷一線,老師傅向班組新組員悉心傳授經驗,新人如饑似渴地學習工藝。梯隊式的人才儲備,為中化涪陵未來的發(fā)展蓄積了力量。
“努力成為集團化肥生產板塊的王牌軍、主力軍,是我們的使命,也是我們的目標?!比~少華說,對于未來三年的發(fā)展,公司已就做強主業(yè)提出了六大戰(zhàn)略,包括資源獲取、節(jié)能減排、科研開發(fā)投入等方面。
春潮涌動譜華章,千帆競發(fā)鑄輝煌。矗立于長江之畔的中化涪陵正張開風帆,信心滿懷地駛向未來。